丹江口老渔民李叔见证了时代的变迁。从过度捕捞到生态保护,他经历了转型阵痛,也看到了生态旅游带来的新希望。今日丹江口,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了平衡,碧水东流,润泽万家。
李叔是地地道道的丹江口人,一辈子没离开过这片水域。他年轻的时候,丹江口的水养活了一方人,渔民们靠着打鱼为生,日子虽然辛苦,但也充满希望。那时候的丹江口,鱼虾种类繁多,一网下去总能捕捞不少。
“那时候啊,一下网就能拉上来一大堆鱼,鲫鱼、鲤鱼、鲢鱼,啥都有!”李叔回忆说,脸上带着怀念的神情。那时候的丹江口,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,有的只是渔民的木船和悠扬的渔歌。
然而,随着经济的发展,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。为了保护丹江口的水质,政府下达了禁渔令,这对于世代以渔为生的李叔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。
“刚开始,心里真是接受不了啊!一辈子靠打鱼为生,突然不让打了,以后靠啥活啊?”李叔叹了口气,语气中带着无奈。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,很多渔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。一些人选择了外出打工,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够留在丹江口,找到新的出路。
丹江口的水质关系着南水北调大局,也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,禁渔是必须的选择。
在政府的引导下,丹江口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。清澈的江水,秀美的山川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。李叔也看到了新的希望,他将自己的渔船改造成了游船,带着游客在江上游览,讲述丹江口的故事。
“现在啊,不打鱼了,改吃旅游饭了!带着游客看看风景,讲讲丹江口的传说,日子也过得挺滋润的。”李叔笑着说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丹江口的水更清了,鱼也更多了,游客也越来越多了。
今日丹江口,不仅仅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家园,更是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,生态旅游正成为丹江口的新名片。
“李叔,这水真清啊,以前也这么清吗?”游客小王问道。
“以前哪有这么清!那时候天天打鱼,水里杂质多,现在不让打了,水质好多了。”李叔回答。
“那您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啊?”小王又问。
“现在比以前好多了!以前靠天吃饭,现在旱涝保收。政府还给我们补贴,日子过得舒心。”李叔笑着说。
今日丹江口,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站在船头,望着碧波荡漾的丹江口,李叔感慨万千。“虽然生活方式变了,但是对丹江口的感情永远不会变。希望丹江口的水永远清澈,希望丹江口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。”
今日丹江口,不仅承载着老一辈人的回忆,更承载着新一代人的希望。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,丹江口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,今日丹江口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掌端数科 - 移动5G前沿资讯,本文标题:《江水依旧,初心未改:老渔民眼中的今日丹江口》